习近平阐释长征精神的内涵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0世纪30年代,中国红军的万里长征,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伟大壮举,同时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壮举。虽然长征已经过去80年了,但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继续前进。7月18日,习近平到将台堡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说:“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
一、革命理想高于天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长征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凭借的是共产党人对革命理想信念的坚信不疑,凭借的是共产党人对奋斗目标的矢志不渝。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习近平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科学的信仰培养出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铁军。红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带领的人民军队,它的主要成份是农民。从创建开始,中国共产党就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这支军队,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滋养这支军队。政治建军,思想建党。经过长期血与火锻造,这支军队已经成为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人民子弟兵。为工农大众而战,为中华民族而战,为共产主义而战,已经成为广大红军将士的共同信念和自觉行动。“革命理想高于天”,为了理想,他们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再困难,再艰苦,再危险,从没有动摇过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信念的光芒始终照耀在长征路上。长征中形成了具有铁一般信仰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每到危难关头,总能给全党全军以坚定的信心和巨大的精神力量。在党的指引下,红军与穷凶极恶之敌殊死战斗。在中央红军四渡赤水作战中,红九军团为牵制敌军,掩护主力,奉命单独行动。他们不避艰险,孤军奋斗,将数十倍于己的敌军吸引过来,辗转苦战两个月,终于胜利完成任务,与主力部队会合。红二、红六军团开始长征后,红18师奉命留在根据地内,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他们与七倍于己的敌人周旋作战,完成任务后,又突出重围,同主力部队胜利会合。红25军在鄂豫皖苏区与强大的敌军进行顽强艰苦的战斗,最后仅以3000人的兵力实行战略转移,在长征途中粉碎了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的堵截、追击、包围,创造了新苏区,发展壮大了自己并先期到达陕北。在那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的耿耿丹心,惊天地、泣鬼神。这种坚强的信念、伟大的精神,铸造了军魂,创造了伟大的奇迹。
“志若不移山可改,何愁青史不书功。”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中,虽然没有生死战斗,但是一样有许多有形和无形的考验。信仰坚定,才能战无不胜。习近平指出:“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在理想信念上坚定不移,才能保持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二、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不怕牺牲,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是红军用信仰和信念铸成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是红军长征伟大精神的集中体现。长征的胜利靠的就是艰苦奋斗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没有这种精神状态,长征不可能取得胜利,红军的悲壮历程就不可能那样感天动地。
长征路是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铺就的。长征是在极端残酷、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实施的战略转移。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长征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渡过了近百条江河,越过了约40座高山险峰,经过了苗、彝、回、瑶、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总里程达到6.5万余里。其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较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绝无仅有。长征中红军将士遇到的艰难险阻,经受的痛苦磨难,可以说完全超越了人的心理和生理极限。长征中,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红军平均每天要走74里路,有时遇到急行军,昼夜奔袭一、二百里是常有的事。爬雪山、过草地之苦难以想象,许多红军将士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雪山草地里。过草地时,有时候一夜之间,成团的红军将士死在了草地里。过雪山时,由于高山缺氧,许多人坐下去就没有再站起来。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25军参加长征的共有20多万人,到达陕北后,四支队伍加起来只有3.34万人了,十七、八万红军将士几乎都牺牲在长征路上。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官兵表现了为国家、为民族勇于牺牲、勇于奉献、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漫漫征途上洒遍了红军将士的鲜血,万水千山中掩埋着中华民族的忠骨。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进。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最鲜活的注脚,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最好体现。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又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指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勇于担当、敢于胜利。
三、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长征路上多艰难,大自然的一道道关隘、一条条江河、一座座雪山;国民党军队的一次次轰炸、一回回围追堵截;党内的“左”倾教条主义,右倾分裂主义;缺衣少食,缺医少药。所有这些艰险并没有压垮英勇的红军,却锻造了红军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精神。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长征是一部战胜各种分裂党、分裂红军错误倾向的战歌。长征初期,党内“左”倾错误的领导者脱离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实行错误的军事指挥,导致了红军的严重挫折。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内的主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把党的路线转到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上来。从此,红军长征才有了一套正确的思想路线、军事路线和战略战术。遵义会议以后,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中革军委的指挥下,中央红军一反“左”倾错误领导者在军事行动中的呆板做法,从实际出发,敌变我变,实行大范围的机动作战,声东击西,忽南忽北,避实就虚,即打即离,纵横穿插于敌重兵集团之间,在云贵川大地上调动敌人,取得四渡赤水、威逼贵阳、兵临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作战的重大胜利,上演了一幕幕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经典剧目。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长征是一曲英勇杀敌、克敌制胜的军歌。长征中的战斗,都是敌强我弱的殊死搏斗。国民党先后投人上百万中央军和地方军,动用空军主力,运用美式先进装备,对小米加步枪并且无后方依托的红军实施大规模围追堵截。然而,各路红军无所畏惧,以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与敌人殊死搏斗,不断创造奇迹,克敌制胜。孤舟强渡大渡河,22勇士飞夺沪定桥,红二、红六军团转战乌蒙山,红四方面军激战嘉陵江,红25军血战独树镇……红军长征中,红军经历了120余次战役或战斗,共歼敌40个团,击溃敌军数百个团,共毙伤敌军数万人,俘虏国民党少将以下的官兵24000多人,击落敌机4架,缴获长短枪3万多支、轻重机枪330多挺、火炮20多门、骡马约2000匹。长征雄辩地说明,红军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是一首征服自然、超越极限的凯歌。峡谷激流、雪山草地、物资匡乏、生命禁区……这一切,都没有能够阻挡红军前进的脚步。红一方面军历时1年,行程两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平均每天行军35公里;红二方面军历时1年,行程两万余里,转战8个省;红四方面军历时19个月,曲折转战4个省;红二十五军历时10个月,途经4省,转战近万里。红军战士靠吃野菜、啃树皮,翻越皑皑雪山,走过茫茫草地。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逾越?还有什么敌人不能战胜?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上,任务依然艰巨,道路依然坎坷。我们面前虽然仍有“雪山”、“草地”、“大渡河”、“腊子口”等高山险阻、急流险滩。但是,我们拥有克敌制胜的长征精神,再多的困难、再多的敌人也不怕,我们自信完全能够破解各种难题,战胜各种敌人,书写21世纪新长征的壮美篇章。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接力探索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薪火相传,永放光辉。习近平指出:“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